2020 年 8 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了依托校企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整体目标和要求。《指南》提出,引导高校瞄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一批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为应用型高校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指南》就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提出了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在内的 7 大重点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是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宪法制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4年10月27日通过。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二次修正。在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母婴保健工作中指出,母婴保健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2年8月1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落实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多方责任,持续优化服务供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婚育友好社会氛围,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健全服务管理制度,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指出,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要改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提高家庭婴幼儿照护能力、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降低托育机构运营成本、提升托育服务质量。
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战略性级别响应与赛道布局
项目的独特性与高端资源支撑
要素的聚集能力与业态的成长宽度
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的深度密合
开设专业 | 主干课程 |
---|---|
教育学 | 婴幼儿教育、女性教育、亲子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 |
心理学 | 婴幼儿心理、女性心理、教育心理、护理心理、心理辅导、发育测评 |
护理学 | 孕产妇护理、婴儿护理、临床护理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孕产妇营养、婴幼儿营养、营养检测、药膳食疗、食品制作 |
妇幼保健医学 | 婴幼儿发育检测、孕妇保健、儿童保健、婴幼儿体质训练 |
为中国母婴教育事业培养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母婴服务产业输送高水平职业化人力资源,为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开辟产教融合新模式,为区域母婴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与智力支持,为母婴事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对话平台。
1、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2、建成省级国家级示范产业学院
3、入选全国大学生就业典型先进案例
4、成为国际级新职业技能示范基地
5、成为各级各类行业协会会员